首页> > 行业资讯

2021年:“风光氢储”等相关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引导下争相登场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1-12-27 11:12:13 点击量:571

2021年,随着30.60目标的实施,中央政府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成为重要的战略指导。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断出台的优惠政策将a股新能源板块推向了风口浪尖,风景氢储存等赛道争相登场。


据东方财富统计,截至12月24日,a股新能源板块指数年内增长54.27%,从细分行业来看,风能板块指数增长62.66%,光伏建筑一体化板块指数年内增长47.74%,氢能板块指数年内增长68.06%,储能板块指数增长77.02%。


在行业方面,各大能源央企作为实践双碳目标的主力军,率先响应,出台十四五新能源投资规划,标志着围绕新能源的资源竞争已经拉开帷幕。同时,各种资本加快了赛马圈地,相关上市公司纷纷扩大生产项目,跨境玩家密集进入新能源细分赛道。


在对风景氢储存的无限期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的风能、光伏发电规模仍然很小,距离成为主要能源还很远;氢能、储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成本、技术等诸多挑战。


政策暖风频发。


风光氢储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由于水电、核电等传统非化石能源受资源和站点的限制,建设将逐步放缓。未来,新能源将从补充能源转变为主要能源,风电和光伏将是主要能源。


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021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左右,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左右。草案还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耗的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虽然目前光伏和风电装机量很大,但发电量并不多,这与其‘看天吃饭’的发电性质有关。未来,如果你想增加发电比例,你需要增加装机比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林伯强告诉《证券日报》。


光伏和风电上下游产业链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提出,在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方面,将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市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将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将达到50%。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是实现碳峰值、碳中和的重要起点,也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规划和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包括氢能和储能。


据《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深圳、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出台了氢能整体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地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专项政策。业内专家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北京特一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告诉《证券日报》,今年储能板块的潜力刚刚释放,尤其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储能和配置能力,因此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其中。氢能,一条具有数万亿元市场潜力的轨道,是各种资本关注的焦点。


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


央企新能源新装机快马加鞭。


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来说,加快转型,促进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势在必行。特别是大型能源央企作为减排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双碳目标、绘制新能源地图的艰巨使命。


目前,随着央企十四五规划的公布,各大能源电力央企的新能源投资规划逐渐明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中旬,包括三桶油、中国广核、三峡集团、国家能源在内的17家能源电力央企已公布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规划,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6.7亿千瓦的装机规模。


传统石化能源巨头正在加快摆脱卖油郎的称号。《证券日报》记者从中石化获悉,中石化正在大力发展光伏、充换电等新能源业务,加快向油气氢电服务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截至目前,中石化已建成38个加氢站、1000个充换电站和10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今年4月,中石油重划业务板块,将新能源与油气并列。10月19日,中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在江苏全容量投产运营。公司表示,将积极探索风景发电+油气产业、风景发电+天然气发电、风景发电+海水制氢、风景发电+海洋牧场等综合发展新模式。


电力巨头也很快。12月7日,华电旗下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引进中国人寿、中国国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150亿元,主要用于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和新能源业务开发。


中国华电表示,力争到2025年集团非化石能源装机占50%,率先在五大能源央企中发布碳达峰行动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增7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央企甚至率先实现了十四五的一些目标。例如,国家电力投资原计划到2025年实现60%的清洁能源装机,截至2021年11月30日,目标已经实现。目前,国家电力投资总装机超过1.9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超过3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


对此,祁海阳认为,中国能源消费转型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关键转折点上,包括燃煤火力发电企业在内的传统能源企业要充分发挥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储能、抽水蓄能等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新能源轨道扩产融资潮涌现。


跨界玩家入局抢食盛宴。


在a股市场,新能源轨道极其火爆,相关上市公司纷纷按下扩产启动键,从而加速上市公司融资潮的到来。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12月24日,a股年内至少有92家风景氢储概念上市公司发布定增计划,募集资金超过2293亿元。


一些新能源上市公司甚至连续两年发布固定增长计划。以风电龙头明阳智能为例,2020年11月结束了58.03亿元的固定增长。2021年4月底,公司再次发布固定增长计划,计划筹集不超过20亿元。该固定增长计划实施不到两周后,公司宣布计划投资30亿元进入光伏产业。


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许多跨境玩家,许多上市公司在新能源细分轨道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晶硅、光伏组件、氢储存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比如2021年11月,苹果供应链明星企业蓝思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南蓝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玻璃产品、光伏设备及部件、光伏发电项目等业务,注册资本10亿元。


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进入光伏领域是公司多年来玻璃制造和工艺关键工艺积累的结果,是涂装、化学强化等后期工艺基础扎实的必然,是公司基础与客户产品升级需求相匹配的果实。顺利进入光伏玻璃领域后,公司将向上游原片生产制备延伸。


同时,上游硅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吸引了具有不同行业背景的上市公司,如双良节能、京运通、上机数控、青海高景等。


以双良节能为例,公司原主营业务为节能节水系统和光伏多晶硅还原炉,2021年初开始拓展单晶硅片业务。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包头开展了大型光伏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的投资建设。据悉,项目一期总投资70亿元,年产20GW拉晶和20GW切片项目将建成。


航宇能源执行董事丁文磊告诉《证券日报》,由于光伏装机市场需求的扩大,终端带动了上游原材料的扩张,各大企业纷纷进入市场,扩大产能。


新能源唱主角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产业到资本市场,新能源轨道呈现出繁荣的趋势,那么离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实施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电专家告诉《证券日报》,一方面,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不稳定等自然特征,如果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光伏发电项目享受国家补贴政策,退出历史舞台,确保其发展规模有序扩大。


海上风电虽然具有资源优良、分布集中的特点,但在建设和输电条件上比陆上风电更难,工程造价约为其两倍。在上述人士看来,要构建基于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大规模完善新能源装机。


同样,在光伏方面,由于今年以来光伏供应链价格的普遍上涨抑制了终端需求,新增光伏装机总数低于预期。


上游硅材料的价格从去年的60元左右上涨到今年的260元,抑制了终端电站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丁文磊告诉记者,第四季度原本是传统光伏安装的旺季,但10月份假期后,光伏组件一次性上涨15%,导致第四季度没有出现传统的抢装潮。


风景发电的不稳定性和电网的长途运输对储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目前,风景发电主要采用电化学储能方式。受技术、化学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储能成本仍然很高。因此,虽然国家要求新能源项目强配置储能,但由于成本原因,许多项目的储能远远不够。


此外,安全问题也是制约储能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今年4月,北京大红门某储能电站发生火灾爆炸。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火灾的直接原因是磷酸铁锂电池短路故障,导致电池热失控。林伯强说:安全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成本问题。


风景发电的高成本也限制了氢能的发展。目前,各地氢能项目都以绿氢(不含碳排放制氢)为发展首选,因为电解水制氢过程中没有碳排放,最符合当前的减碳要求。电解水制氢最重要的成本在于电费,电费决定了氢的成本。


氢能只有在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非常便宜的前提下,才能在新能源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林伯强说,虽然社会各方都在布局氢能,但氢能真正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终端消费方面,《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

IMG_1526 拷贝 2.jpg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