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将突破340万辆,同时,对于电动车里程数和补能担忧的问题,已经从国庆期间高速行驶到寒潮肆虐的北方。
温度较低时,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内反应物质活性降低,电解液粘稠,续航里程显著降低。这样的"掉电"刺激充电需求大幅增加,原本并不宽裕的充电桩资源基本靠“抢”,让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主望而却步。
怎样解决里程焦虑?现在业内一致认为,要提高电池的密度和容量。但是,盲目地提高里程数是不明智的,当电池容量增大时,充电时间就会延长。按照当前技术水平,每增加1度电就意味着大约增加5.5KG重。另外,电池容量的增加也可能引起不正常的充放电事故。
根据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监测报告,北京的交通拥堵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交通拥堵指数排名第一,交通拥堵指数为11.1公里。11.1公里为平均通勤距离,考虑到特殊因素,一般车主上下班时间可以划在50公里以内。于是,一周300公里的路程下来,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
客观性上,明确车辆的使用场景,将远比简单粗暴的提升续航里程更为实用。在当前的大交通系统下,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更符合实际的用车需要,而纯电动车型最适合的使用场景仍然集中于本地的日常短途通勤。它也可以解释为什麽理想的ONE是新势力中唯一一款混合动力车,它可以长时间站立在一起,续航时间120KM的五菱宏光MINIEV能战胜一众敌手,沉寂了一段时间。
其实,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从未因续航里程的无限提升而得到缓解。现在,起动500公里的新车不停地推出,已经接近或超过大多数小型燃油车的满箱油耗里程,但里程焦虑还在继续上升。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和“数量”。第一,相对于遍及全国大江南北的完善加油站系统,快速铺排施工中的充电补能系统至今还不完善。
据充电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8月,全国已报告的充电基础设施总数为210.5万个。而且截止到2020年,国内加油站数量仅为119,000个,较去年同期约20倍左右,但这一辉煌战绩并不能持久。
充电站是否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要求,“桩比”指标至关重要,比值越低,充电桩供给越充分,充电就越方便。不过,同期我国新能源车型保有量仅为678万辆,车桩比不足3: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相关部门过分重视对整车的扶持,忽视了配套供应链企业与使用服务企业的生态建设,使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在早建桩、轻经营发展模式下,公共充电桩弃置率高,行业平均利用率仅为4%左右。
小小的充电桩,连接着民生,一头连接着新能源汽车大市场。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光靠政府和运营商是不行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同样应该有所作为。就当前问题来看,建设布局合理、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已经成为急需突破的关键。有关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为解决“建多少”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汽车厂商也可以对充电桩,换电站,移动充电车,电池包等加换电服务进行不同的尝试和探索。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来看,新能源车的开发与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才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仅可以解决车主充电难的现实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帮助。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能源车强势增长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