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能耗“双控”政策助推,多地相继限电限产,锂电产业链也被部分波及,而石墨化因高能耗首当其冲,产能受限供需缺口拉大,逐步成为制约负极材料产能释放的瓶颈。
如2021年四季度,国内石墨化产能占比近半的内蒙古地区,严控高能耗产业,限电影响石墨化减产约40%,包括杉杉、紫宸、斯诺等负极企业石墨化产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头部负极企业整体影响10-20%,中小企业无奈关闭。
而中科电气亦指出,因2021Q3石墨化代加工含税价从1.7-1.9上涨至2.1-2.5万元/吨,且贵州格瑞特负极前、后工序产能率先投产,单季石墨化自供率相对下降,单吨净利润环比略微下滑。
市场数据显示,石墨化市场均价2.4-2.6万元/吨,且紧张程度仍未缓解,供需缺口逐步拉大,加工费上行趋势明显,已然成为制约负极材料产业链发展瓶颈。
业内的判断是,石墨化生产周期较长,限电区域影响尚未完全显现,预计这一波紧缺将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甚至2022年底。
作为制备负极材料的关键工艺及原料,针状焦等原材料与石墨化加工环节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本占比超85%。因此,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与加工费用(以石墨化为主)的变化极大的影响了负极材料的价格。
受国内限电影响,整体石墨化产能影响约25%,石墨化价格也较年初上涨超1倍,造成负极材料价格环比上涨超1成。
为应对原材料、石墨化价格上涨压力,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提升石墨化、碳化等自供比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及迫切需求。据测算,石墨化自供比例提升20%,毛利率可提升近6%。
为此,2021年以来,包括璞泰来、杉杉股份、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均在加速扩产石墨化产能及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扩产涉及金额超250亿元。
石墨化、碳化等成本占比较高环节,前期因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初期主要靠外协,但动力电池规模扩大,材料降本需求等,主流负极企业已陆续通过自建、收购或入股的方式加码石墨一体化、碳化等布局。
面向更大体量的原材料需求,为维稳供应及平抑价格,负极材料企业同步加快上游供应链的纵向整合,并最终实现从原料针状焦的供应、负极材料前工序造粒、中间环节石墨化加工、碳化包覆到负极材料产成品的一体化负极材料产业链布局。
国内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三大三小格局,江西紫宸、杉杉、BTR第一梯队三家企业去年出货量占比超5成,其中人造石墨市场呈现杉杉与紫宸双寡头格局,同时第二梯队企业也加快产能布局及市场开拓,加速电动工具、电动轻型车等细分市场突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负极材料前期包括石墨化、炭化及上游原材料等一体化布局成本效益正在凸显,尤其是规模化产能释放后,正在成为这些企业最核心的“护城河”。
一、负极材料规模化下的成本优势。
国内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产品毛利率持续走低;在新进入者增多的情形下,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而包括璞泰来、杉杉等出货量靠前的负极企业新建产能大都配套石墨化及碳化等配套一体化产能建设,其规模及体量远高于其他企业,因此规模化投产后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二是、进一步提升与电池企业的议价权。
负极材料下游动力电池市场高度集中,全球CR5占比超75%,其中宁德时代全球占比超25%,国内占比超50%。且龙头企业均在布局上游材料与资源,下游议价权强势,尤其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负极企业如何平抑成本及供应链安全成为关键。
而头部负极材料企业通过石墨化、碳化及原材料布局等实现负极材料的一体化布局,不仅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安全,进一步提升与电池企业的议价权。
三是,强化企业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璞泰来的负极业务已形成从原料针状焦的供应、前工序造粒、石墨化加工、碳化包覆到负极材料产成品的一体化负极材料产业链布局。2021年具备6万吨石墨化加工及5.5万吨碳化加工的配套产能。
通过对负极材料一体化的运作,璞泰来大大降低负极材料生产的成本,提高负极材料的毛利率。璞泰来2020年负极材料毛利率为31.09%,同比增长4.23%。
2021年杉杉股份已拥有负极产能12万吨,石墨化产能4.2万吨,正建设负极一体化基地,扩充石墨化产能。2020年杉杉负极材料毛利率为27.7%,同比增长1.91%。
此外,头部负极企业与上游原材料的深度绑定正在成为趋势,如近期璞泰来入股茵地乐锁定水溶性粘结剂产品的稳定供应;杉杉科技与锦州石化的合作等。
综合来看,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趋势确定,正在成为头部负极材料企业进一步拉大与后面及新进入企业差距的有效砝码。
GGII分析认为,技术研发、规模成本、产业链协同整合将成为人造石墨领域竞争的核心变量,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提提升,能在上述几个环节紧跟客户节奏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最后赢家。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走进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