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冬奥会掀起氢能热潮 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2-02-14 08:02:05 点击量:484

浩博电池网讯: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火炬“飞扬”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燃料。


中国石油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生产的天然气曾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鸟巢主火炬。如今,其用更清洁的自产绿氢“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


此前,北京冬奥组委对外宣布,经过综合测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全部实现中和。这背后离不开氢能的贡献,在可预见的未来,通向碳中和的道路上,氢能将扮演重要角色。


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2020》数据,至2050年,氢能将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等领域,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6000万吨,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至206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氢气年需求量将增加至1.3亿吨左右。


绿氢首次点燃奥运圣火


从夏奥到冬奥,绿色奥运是不变的主题。


作为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主办的首项国际大型赛事。北京冬奥组委对外宣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全部实现中和。开幕式上,火炬“飞扬”“一叶知秋”式的火炬台点燃过程更是向世界充分表达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理念。


火炬“飞扬”是奥运历史上首次采用绿氢作为燃料。在点亮奥运圣火的同时,位于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太子城火炬台,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绿氢点燃。这是本届冬奥会唯一一个由绿氢点燃的火炬台,也是冬奥近百年历史上首支以绿氢作为燃料的火炬。


“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燃烧时只产生水,与以煤炭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灰氢和蓝氢相比,从源头上实现了零碳排放,是很纯正的绿色新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石油方面表示,此次中国点燃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不仅向全球彰显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创造了冬奥火炬用能历史,首次实现燃料生产到应用全过程碳零排放。


绿氢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利用等多个环节。记者了解到,本届冬奥期间的火炬氢能燃料来自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针对此次冬奥火炬的特殊要求,中国石油总部部门、专业公司及相关企业一体化联动。勘探院组织氢能团队连续攻关300多个日夜,打通绿氢产业链全流程全环节;河北销售公司提前一周完成冬奥火炬储氢瓶组的首次加注工作;运输公司购置氢燃料专用运输车辆并组成氢能保供梯队,确保运输、储存的氢气满足张家口赛区火炬需求。


同时,为了保障冬奥会主火炬氢气供给,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成立了冬奥会主火炬氢气保障小组,从氢气充装、测试、运输、保障等各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确保所供氢气高质量安全。


据悉,2008年中国石油生产的天然气曾点燃北京奥运会鸟巢主火炬。如今,其更清洁的自产绿氢点燃了北京冬奥会火炬。火炬燃料的变化,正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


对此,中国石油方面表示,绿氢的突破拓展了清洁能源的空间,其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和碳中和愿景,打造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增长极。


产业化仍处于初期


据了解,氢气是公认最清洁环保的燃料。此次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氢燃料电池车,以减少污染物排放。记者了解到,本届冬奥会期间示范运行超1000辆氢燃料电池车,并配备30多个加氢站。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次氢燃料电池车示范。


时间回拨至14年前。2008年奥运会期间,电动客车的制造还处于产业化初期,因此制造成本较高。随后的十数年间,在政策引领、产业升级、技术突破等多方合力下,中国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汽车生产第一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4.2万辆和29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


如今,北京冬奥会则为氢能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今天的氢能产业同样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


威孚高科(000581.SZ)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全球来看,氢能这一块的研发刚刚起步,都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目前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动。”


上述受访者的观点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很早之前氢能便被应用在发动机中。比如,运载火箭上面使用的液氢发动机。但是,受制于成本问题,并没有大规模生产。”相关业内人士说道。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化石能源制氢以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两种方式为代表,是国内最主流的制氢方式,经测算,在原料煤价格为800元/吨时,制氢成本约为12.64元/千克。未来,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能助力于深度脱碳,并且国内绿氢降本空间大,长期来看绿氢占比有望大幅提升。


2020年以来,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等诸多国家层面的氢能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以及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集群均发布了在氢能产业的布局规划,让氢能的地位不断提升。长期来看,在能源安全及碳中和的推动下,多重供能方式已成为必然选择,政策集中落地以及资本的重点关注,让氢能梯次应用的雏形已现。


中信证券内部人士提到,氢在交通动力、发电供暖、冶炼等领域将逐步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从推广节奏来看,氢能最先应用在交通动力、工业原料和热电联供等能源消耗端。


记者注意到,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提到,强化高端材料、绿色低碳等工艺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明确提到制定氢冶金行动方案。


对此,河钢股份内部人士表示:“氢冶金主要是从碳减排的角度出发。行业内目前在进行尝试,公司也做了相应的技术改造。不过,目前氢冶金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氢能的应用,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氢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如成本、技术路线、储运等诸多挑战,从国家的整体能源格局来看,氢能目前处在补充能源的状态。但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氢能的优势同样非常明显。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当前氢能发展,特别是燃料电池产品还没到大规模生产的时间,需要逐渐投入。


在氢能发展的起步节点,奥运会的推广和示范效应,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氢能产业落地的进程。中国石油方面表示,此次绿氢的“诞生”是中国石油新能源领域科技攻关的重要成果之一。自组建绿氢核心技术攻关团队以来,中国石油不仅在太阳能电解水催化剂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制氢材料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未来建立绿氢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JPG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