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一个万亿级市场即将出现。
2月10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公众号发文指出,三个国家占到2022年规划绿氢产能的80%以上,其中中国位列第一,其次是美国和澳大利亚。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将努力实现国家脱碳目标。2021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已经在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布局,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同时,民企中也有宝丰能源、隆基股份、协鑫集团等企业共同发力。
彭博新能源财经在文中还称,其中有三个氢能项目,每一个都有可能超过澳大利亚的新增产能总和。
这三个项目分别是:2021年4月20日,在“应对气候变化碳中和3060”论坛上,宝丰能源宣布公司建设的“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于2019年启动,包括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置、产能为每小时2万标方氢气的电解水制氢装置;
5月21日,中国石化第一个绿氢炼化项目——鄂尔多斯1万吨/年绿电制氢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重点项目,规划2022年全面建成投产;
11月30日,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也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
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燕山石化也在近日通过全球首个“绿氢”标准《低碳氢、清洁氢及可再生氢标准与评价》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清洁氢认证的企业。
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表示,未来评价一家氢能公司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绿氢的占比。
在“双碳”目标下,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有助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5%。
与此同时,30个国家的氢战略和路线图承诺在本十年中,清洁氢的装机容量将比2020年增加400倍,并支持将绿色氢的年平均新建速度提高50倍。
数据显示,2021年,电解槽制造商交付了458MW。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到2022年,电解槽的出货量至少将翻两番,达到1.8-2.5GW,中国将占到总需求的62-66%。
行业“游戏规则”和政策体系的确立,为氢能产业发展带来东风。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能耗“双控”、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引领、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建立氢能产供储销体系等成《意见》关键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3个省份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的部署。这也意味着,氢能应用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此外,冬奥会开幕式上摇曳的雪花“氢氢”点燃了火炬,更是在告诉世界——中国的氢能时代已然到来。
冬奥火炬“飞扬”是世界首款高压储氢火炬,实现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火炬零碳排,也证明着我国氢气储运技术的成熟。
不仅如此,张家口凭借着丰富的可在生资源,在政策推动下,与技术、市场、资本充分结合,让城市群与网状加氢站、氢能高速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所打造的氢走廊城市群效应,更为本次冬奥会供应了100%的绿电。
(氢走廊分布图,图源:立方知造局)
目前,我国已有6个成规模的氢走廊,分别是成渝氢走廊、长三角氢走廊、长江氢走廊、广东粤湾氢走廊、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和浙江特色氢走廊,覆盖地区的GDP占全国的近50%,加速了中国氢能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
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在政策的推动下,绿氢项目也将从示范项目逐步向商用拓展。不过,绿氢商业化开发需要具备两个因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术进步。目前来看,并不能成为绿氢商业化“卡脖子”的问题。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同比继续大幅下降。聚光太阳能(CSP)下降16%,陆上风能下降13%,海上风能下降9%,太阳能光伏下降7%。
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PEM电解系统设备价格将降到6000-12000元/kW,到2050年PEM电解系统设备价格将降到800-2000元/kw。
在中信证券测算下,按照2025/2045年氢气需求分别为0.25/1亿吨测算,预测绿氢占比分别在1%/60%,对应的电解槽需求量分别为3/550GW,假设两个阶段电解槽单价分别为4000/2000元/kw,对应电解槽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27/11050亿元,预计电解槽市场在2025年即可破百亿,2045年即可破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电解槽技术发展正迅速赶上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等欧洲公司的发展,且当机会出现时,中国有能力迅速实施产业政策来主导市场。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际氢能企业与我国签订氢能合作项目。同时作为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的钢铁企业也开始面向全世界聚集产学研力量,吸引着世界排名前列的米塔尔、蒂森、塔塔等钢铁集团,亚琛工业大学、乌克兰冶金学院等科研院所参与。
世界绿氢的领导者或将出现?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全球氢能四种典型发展模式及启示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