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董小姐对于储能“虎视眈眈”。
不久前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丝毫不掩饰她对于储能的看好。
“我个人当时举债收购银隆,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就是看到储能的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全球发展的方向。”
去年8月,格力电器通过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30.47%股权,将银隆变成自身控股子公司,收入麾下。
此后的11月,银隆正式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钛”)。
目光再聚焦今年。1月,格力钛拟投资1.2亿元,在河北建设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包括建设可柔性、切换生产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储能集成系统生产线。
2月,格力电器与龙源电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打造“新能源+储能+高耗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从举债收购,到正式更名,再到投建储能项目,无疑例外的彰显着格力扎根储能市场的决心。
格力涉足储能背后
1、“双碳”背景助推储能市场快速崛起。
自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降碳减排成为各大企业的重要议题,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零碳经济”。
储能领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GGII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达48GWh,同比增长2.6倍;其中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29GWh,同比2020年的6.6GWh增长4.39倍。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
政策加持+大体量的市场需求,是吸引格力入局储能市场的直接驱动力。
2、家电业绩遭瓶颈,转型迫在眉睫。
在经历了持续十几年迅猛发展后,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深水区和调整期。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家电市场,也在近些年逐渐趋于饱和,全行业呈增长减缓态势。
在需求端饱和的同时,产业链上游“芯片荒”与“面板荒”同时到来,且价格持续上涨,这使得中国家电企业整体利润再度压缩。
资金吃紧,业绩承压成为众多家电企业的现状。翻看众多家电企业2021年三季度报,格力电器承压较为明显。公告显示,格力电器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70.83亿元、61.88亿元,同比下滑16.50%、15.66%。
转型升级、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迫在眉睫。格力大举进军储能领域,拓宽市场边界,正是其寻求转型的重要一步。
3、家电入局新能源赛道,日渐火热。
面向TWh时代,新能源市场保持高景气度,叠加政策红利加持,新能源赛道迎来众多跨界入局者。
除格力外,海信、海尔、创维、春兰、格力、长虹、康佳等家电巨头均纷纷涉足锂电江湖,通过收购或者设立全资子公司等形式不断拓展自身业务板块。
例如,去年9月,康佳集团收购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长虹旗下子公司长虹集能致力于太阳能系统、储能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子公司长虹电源拥有成熟的锂电池、铁镍等储能应用解决方案,且在澳洲、美洲、印度尼西亚多地已有大型落地项目。
得益于强大的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能力及全球渠道、品牌影响力,家电企业完全具备制造力外溢、向高景气赛道转型开拓的能力。面对新能源市场巨大红利,家电企业进军此赛道,实乃趁势而为。
储能业务进展几何?
格力认为,钛酸锂电池具备高安全、大倍率、长寿命、耐宽温、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特性,这使得其在新型储能中更具应用价值。
截至目前,格力钛拥有电池模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机架式储能系统、光伏并离网储能系统等多种储能产品,产品范围覆盖KW到MW级别,具有高安全、快响应、长寿面、低成本等多重优势,为工业调峰、电网调频、通信基站、数据中心、轨道交通、风光消纳、商业综合体等储能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高工储能了解到,在发电侧,格力钛储能系统先后落地广东横琴新区热电厂、内蒙古乌拉特电厂等,提高发电侧调频能力;落地西藏浪卡子光伏发电站等。
在用户侧,格力钛储能系统应用珠海药厂等高精尖企业,提供削峰填谷电力储能方案。同时,格力钛通讯基站储能系统落地四川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等高海拔地区。
但对于格力而言,将钛酸锂电池作为其储能领域重点路线,最大的掣肘在成本。
价格高是钛酸锂电池在市场应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以火电AGC储能调频为例,尽管钛酸锂电池在倍率、循环上优势比磷酸铁锂更为明显,但就因为价格,让主流市场选择了后者。
面向未来,格力能否在储能市场蹚出一条新路,仍待进一步观察。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