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2月23日,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启动,西安交通大学成为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启动仪式书面致辞中指出:“平台的建设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关键作用的重要探索,是汇聚中央部门、高等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力,打通储能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的重要实践,是打破产业与教育壁垒、推动各类要素融合共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
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交叉平台,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肩负着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当天,来自国家能源局、教育部以及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网等一大批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和我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储能相关话题进行了研讨。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进行储能相关技术的研究(资料照片)
科教一体育人才产教融合谋发展
人类发展离不开能源,低碳的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表示,能源革命涉及未来行业产业的深刻变革,必将成为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焦点。
西安交大立足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优势,2020年创办了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由陶文铨院士担任顾问,何雅玲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管晓宏院士等担任委员,构建了六大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遴选建设高校。西安交大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教育部现已批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教育部相关领导表示,加强储能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战线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完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建设跨学院、跨学校、跨区域的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努力破解储能领域共性和瓶颈技术,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努力使储能学科建设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王树国说:“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我们有信心为我国能源革命贡献交大力量。”
勇立潮头敢为先校企携手作贡献
2019年,西安交大“受命”创办储能专业。“短短半年时间,我们在相关部委指导下,出版了全球第一本国家储能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迅速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第一批新生于2020年9月正式入学。”西安交大常务副校长郑庆华说,“目前西安交大该专业已有本科生140多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多人,开展了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明年我们就有首届毕业生。”
2021年初,西安交大以“军令状”的形式申报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郑庆华说,建设这样一个创新平台是一个新事物,是人才培养的探索,它不同于已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使命作用,也不同于学校的一些专业学院,需要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储能学科建设、企业技术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大使命,这绝不是西安交大一家能够完成的,需要采取政产学研用联合的模式,共同探讨产教融合平台的体制机制。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如何保持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高效安全运行,成为电力能源行业急需突破的重大课题。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启动令人振奋。华电集团将与西安交大携手其他的单位,共同探讨储能前沿技术,共同开展储能技术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创储能技术产教融合的新未来,着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链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打好储能技术攻坚战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储能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对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储能技术发展迅猛,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加强顶层设计和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启动仪式上,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作了题为《新型储能发展报告》的主旨报告,从新型储能的概述、新型储能的十大功效、新型储能相关政策和工作思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型储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和重要意义。
何雅玲院士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既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也是我们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目前储能技术产业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和系统性提升,急需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教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何雅玲介绍,西安交大统筹全校优势学科,率先在储能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开展探索,在热质储能、电磁与化学储能、氢储能和系统储能等主要储能专业方向上都开展了系统布局。未来,西安交大将发挥学科交叉人才资源的优势、政府给予政策激励的支持、企业对接产业需求的合作,在平台建设中采取创新运行机制,与平台其他单位共同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原标题:《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双碳”目标——院士专家谈储能》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