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破解“充电焦虑”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再发力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2-03-16 22:03:12 点击量:596

浩博电池网讯:“春节期间一共开了1800公里,即使市里活动的话一般还是在家里充满电再出发,冬天在外面找桩充电时间一长,太冷了……”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选择在节假日期间进行短途自驾游,其中不乏电动汽车车主,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席先生就向记者讲述了一段这样的经历。事实上,有如此充电困扰的电动汽车车主不在少数,“充电焦虑”也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意见》聚焦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充电设施运维和网络服务、配套电网建设与供电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财政金融支持7方面共21项内容,对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此次《意见》发布也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具体行动路线。


政策引领?持续推进延续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万辆,比上年增加178%,渗透率13.4%,12月单月渗透率已达到20.6%,预计2022年就能提前完成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上涨的背后,产业配套政策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第一个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到2020年末,以上目标均已完成,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充电技术、设施规模、标准体系、产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已经形成了涵盖专用充换电站、城际和城市公共充换电网络、单位和私人充电设施组成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了“有效支撑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需求”这一总体目标。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清洁低碳转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经济稳增长和‘双碳’目标实现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力发展充电基础设施,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国网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健表示,“此次《意见》出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充电设施发展目标、措施和路线图,回应了社会对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关切,对保障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方协作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发展需求


在充电需求的牵引下,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展现出迅猛势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以下简称“联盟”)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共及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总计261.7万台,同比增长70.1%。其中,公共充电桩114.7万台,同比增长65%;随车配建充电桩(私人充电桩)147万台,同比增长74.3%。


仅2021年,我国充电桩增量为93.6万台,同比增长193%。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34万台,同比增长89.9%;随车配建充电桩增量达到59.7万台,同比暴涨323.9%。由此可见,2021年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出现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3.7,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为积极应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此次《意见》也提出到“十四五”末,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许多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联盟数据显示,从公共充电桩分布区域来看,广东省一枝独秀。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8.2万台,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位居第二的是上海市,保有量为10.3万台。从全国范围看,只有这两个地区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突破10万台。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前十地区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为82.2万台,占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比重超过7成,达到71.7%。


“公共设施发展不均衡,城市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参差不齐,城、乡分布不平衡,市中心、外围郊区分布不平衡;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跨平台的启停和支付功能不完善;社会充电桩质量和安全监管需要强化。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破解制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李健指出了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


同时,李健表示,全面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落地,未来充电设施建设需求将大幅增加,也对配套电网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配套电网投资需求大,建设任务重,实施难度高,需要强化充电设施规划与电网规划的衔接,保障配套电网建设用地、廊道空间资源到位,全力推进解决工程建设协调难题。


面对如此之大的发展目标,在未来充电基础设施该如何建设发展方面,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所长韩新阳表示,总体上要构建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细分来看,一是要确保规划工作机制、建设推进机制理顺各方利益关系、落实各方责任,为充电设施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要聚焦满足私人乘用车、商用车、固定线路公共用车、特种车辆等专用车的充电需求,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设施规划布局水平;三是要强化各方协同,创新合作共建模式,提高集约化水平,节约土地、廊道、电力容量资源,提高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财政补贴力度,强化充电设施质量和安全监管。


优化布局提升城乡充电设施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了电动汽车的推广,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普遍存在充电换设施建设模式较为粗放的问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数据,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建设分布不均,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充电桩1.38万个,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尚未实现全覆盖。由此可见,在充电设施跨越式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对居民社区来说,充电设施建设难度大,存量小区充电设施改造施工困难,新建设施土地、廊道资源紧张,具备安装条件的独立车位紧张,缺乏停车充电一体化的协调解决方案;此外,居民社区出行和充电行为较为集中,充电负荷高峰与电网负荷高峰重合度高,导致配套电网容量需求大、利用率低,投资成本回收困难。”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智能电网研究室主任代贤忠说。


此次《意见》也明确,各地发展改革、能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等应制定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明确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在建设推进上,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改造,支持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同时严格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配建要求;在建设模式上,开展‘统建统营’,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模式,这将有利于缓解土地、廊道资源紧张,降低各方建设协调难度,节约配套电网扩容需求。”代贤忠分析。


对于目前城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韩新阳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区位分布不平衡,不同应用场景的充电需求精准对接不够,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布局有待优化、县城乡镇的充电网络覆盖有待普及、高速公路快充设施有效覆盖及配建责任有待落实,以及单位、园区等社区内部充电保障有待完善。这些都是行业发展初期供需匹配不协调的阶段性问题。下一步,要在产业协同的基础上,做到存量优化和增量布局同时发力,对于存量充电设施,鼓励通过改建、扩容、迁移等方式,提升运营服务水平,避免冷热不均;对于增量充电设施,要强化规划统筹,优化设施布局,明确建设责任、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城市、外围郊区,县城、乡村,高速公路的充电网络有效覆盖,满足不同地域空间和城际出行需求。


未来可期拓宽车网互动模式成长空间


未来,电动汽车“躺着”也可以为车主带来收益,将不再是梦想。基于车网互动技术(Vehicle-to-grid,缩写:V2G),电动汽车将作为一种灵活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简而言之,电动汽车在不运行的时候,通过可双向充放电的充电桩与电网连接,利用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闲置的储能功能,为电网来削峰填谷。当电网负荷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向电网馈电;当电网负荷过低时,电动汽车进入充电模式,存储电网过剩的电量,起到辅助调峰作用,从而获取补贴收益。


针对未来电动汽车车网互动发展,《意见》提出推进车网互动技术创新与试点示范。支持电网企业联合车企等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融合创新平台,开展跨行业联合创新与技术研发,加速推进车网互动试验测试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当前,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电动汽车充电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的先例,开展了部分智能有序充电示范小区建设,为车网互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总体来看,车网互动还处在试点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对于我国车网互动的发展,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吴洲洋表示,远期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具有较大的储能潜力,但是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解决技术、标准、价格机制、商业模式和用户意愿等诸多难题。当前,智能有序充电更具优势和条件,更易于参与到需求响应和电力市场交易,是充电难、扩容难问题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也有利于提升投资收益水平。


同时,吴洲洋表示,下一步,智能有序充电将需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动落地应用,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加强与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衔接,利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电动汽车优化充电行为,依托车联网平台,智能调整充电功率,实现移峰填谷充电,多充负荷低谷时段的低价电与新能源大发时段的绿电,降低充电负荷峰值和电网负荷峰值,缓解配套电网扩容需求和建设压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IMG_0513.JPG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