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3月17日,广州市发改委官网发布《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广州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突破期,广州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车之城”。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着力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
现状:广州连续两年保持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汽车产业作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善,品牌质量逐步提升,发展路径从全盘引进到模仿探索,从合资合作到自主创新,正从“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阶段奋力挺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聚集、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
目前,广州拥有11家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202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95万辆,同比增长1.4%,较2015年增长33.6%,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至11.7%,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实现产值5860亿元,同比增长3.8%,较2015年增长5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8万辆,同比增长17.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占新车销售比重(渗透率)为11.41%,显著高于全国(5.4%)、全省(7.7%)平均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2020年,广州全市研发百强企业中前三位均为汽车制造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十强企业中汽车制造业企业占据4席。
当前,广州不断推进北、东、南三翼汽车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了涵盖上游的“三电”系统、电子电器、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定位系统、V2X通信系统及传统汽车零部件,中游的通信运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整车系统集成、整车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下游的出行服务、物流服务、检测认证、数据增值、金融销售服务等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公私桩合计近6万个,接入“羊城充”平台超3万个,建成5G基站4.8万座,居全省首位。广州也开创了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等“十个第一”。截至2020年底,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7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比重提升至9%,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5%)。其中,燃料电池汽车已投运58辆,示范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部分短板和问题。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限、产业链协调联动有待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仍需加力。“三电”系统、环境感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整车控制系统、线控转向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部件仍是空白。
目标: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
根据《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市将建成国家级智能汽车产业化示范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和汽车国际贸易中心(“三区一高地一中心”),支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引领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规模上看,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方面,智能汽车(2级组合驾驶辅助及以上自动驾驶水平)新车占比达到80%。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耗降至12.0千瓦时,推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方面,以“智能+新能源”为方向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进一步丰富中高端、多动力类型产品矩阵,培育1-2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企业,培育1-2家独角兽汽车企业,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大幅提升及海外制造基地建设新突破。
此外,《规划》还提出广州要形成较完备的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力争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新增产值达千亿元。建成800公里智能化道路。打造成为全国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探索形成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在若干个细分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展望2035年,广州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能力和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国际一流,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示范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有力支撑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技术突破:鼓励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攻关车规级芯片技术
为实现技术新突破,《规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支持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依托重点研发平台,鼓励组建跨行业新型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提出要在整车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战略前沿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
尤其在车规级芯片技术方面,要开展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强芯突破工程,大力开展感知芯片(CMOS感光芯片、ISP图像处理芯片等)、控制芯片(MCU)、高性能计算芯片(AI芯片/GPU)、通信芯片(总线、无线电等)、存储芯片(Flash等)、安全芯片、功率芯片(IGBT、SiC、电源芯片等)等关键芯片技术研发,推动车规级驱动、电源、通信、隔离、运放等芯片的封装工艺、评测方法、认证、应用技术及接口配置、开发环境和软件集成技术实现突破。
产业生态:打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知名品牌研究建设广州汽车博物馆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发挥整车企业引领辐射作用,带动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相互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精准化引资,增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高汽车后市场占全周期价值链比重。
发挥整车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及“分链主”企业。支持整车企业推动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升级,支持造车新势力做大做强,打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知名品牌。
在提升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大力引导汽车工业旅游与本地生态旅游等项目相结合,引导花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南沙黄阁国际汽车特色小镇等健康发展,研究建设广州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平民实验室等载体,弘扬广州独特汽车文化。
基础设施: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以广州建设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统筹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着力构建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快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探索在居民小区试点推广“统建统管、散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400个。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消费者在自有或租赁车位上新建固定充电桩。鼓励私人充电桩加入“羊城充”等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制定关于公共充电车位禁停非充电车辆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充电桩的安装、运营、维护、更新等相关方利益的分配机制,鼓励固定车位充电桩共享利用。“十四五”时期,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同时,广州还要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到2025年,加氢站数量超过50个,车用氢气终端销售价格低于35元/公斤。推进“智路”示范化建设与改造,选择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庆盛枢纽区块、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番禺汽车城、海珠琶洲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实施城市道路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集道路感知、车路通信、边缘计算、端端互联、多元应用于一体的智能道路设施,建立以“车路协同”为标准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体系,大力提高城市道路智能化水平。
道路测试:探索开展高快速道路测试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车电动化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十分有必要。为此,《规划》提出,加强智能汽车道路测试,进一步丰富示范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
具体来看,广州将统筹各类封闭测试场建设,推动广汽测试场、南沙测试场、花都测试场、增城测试场等封闭测试场错位建设、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在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在黄埔、南沙、番禺、花都、海珠等区域的应用示范工作。探索开展高快速道路测试。
同时,围绕出行优化、示范运营、公共服务等方向,以番禺、黄埔、南沙、花都等指定区域和线路为重点,开展智能汽车运营示范应用。加快推动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封闭区域开展智能汽车示范运营,推进城市共享用车、智能公交系统、智能道路清扫、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鼓励智能汽车企业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营造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换,创新商业化运营模式。
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以及出租(含网约车)、环卫、邮政、城市物流配送、机场、港口等公共领域应用,到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车电动化。
产业格局: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为优化完善全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格局,广州提出要构筑市内协同发展空间新格局,着力打造“一核三极多节点”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广州要着力将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园打造为“一核”: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示范应用等全产业链优势,辐射带动番禺化龙汽车特色小镇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自主品牌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群、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领航区、国际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围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东部、北部、南部“三极”:依托优势整车企业龙头带动和吸附作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极点。全面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知名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幅提升零部件企业产业配套能力,构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其中,东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包括天河片区、黄埔片区、增城片区,主要依托小鹏汽车、广汽本田、文远知行、北汽(广州)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北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为花都片区,主要布局东风日产、东风启辰、风神汽车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南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要为南沙片区,主要依托广汽丰田、合创汽车、小马智行等龙头企业及相关重大项目。
同时,依托产业发展赋能特色基地构建“多节点”:以全市具备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优势的产业园、试验区、产业基地等为重点,有效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各具优势的赋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色基地。
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层面,《规划》提出,强化广深惠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和智慧交通示范区、世界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深化穗莞战略合作,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东莞优势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优势,加强与佛山、肇庆、清远等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
资料来源及致谢
广州日报
大洋网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