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4月底,4家A股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相继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
今年一季度,在新能源汽车强劲需求的带动下,这四家动力电池企业营业收入增幅都超过了120%,整个行业的规模处于快速增长期,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上涨等因素,4家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季度,宁德时代(300750.SZ)实现营业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但净利润下滑23.62%至14.93亿元;亿纬锂能(300014.SZ)和国轩高科(002074.SZ)的营业收入虽然分别增长了127.69%和203.14%,但净利润却分别下滑了19.43%和32.79%;孚能科技(688567.SH)亏损扩大至2.44亿元。
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显现
由于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拉动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态势从去年年中就已经开始逐步显现。
2021年初,碳酸锂的价格还不足5万元/吨,今年年初涨到25万元/吨左右,到3月已经涨到50万元/吨。电池厂商和主机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去年三季度开始,就已经有动力电池企业开始调整动力电池的供货价格。当时,不少电池企业就采取了产品报价实时更新、明确涨价幅度、缩短账期、已有订单重新议价等手段,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但即便如此,在议价的过程中,一些电池企业也必须承担部分上涨成本,这也影响了企业部分的利润。
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此前电池上涨的幅度难以维系,主机厂和电池企业继续议价。
去年,虽然电池材料的价格已经上涨,但是大多数由主机厂和电池企业内部消化。同时,今年以来企业难以继续自己承担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压力传导至终端车价的上涨。今年一季度以来,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均调整了在售车型,涨价幅度在几千元到三万元不等。
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蒋理表示,宁德时代对产品的定价一直比较谨慎,因此面对上游涨价时,公司首选的方式是自己扛下成本压力。不过,他也指出,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超出合理水平,因此公司也与客户进行了协调,对价格进行动态调整。
今年3月27日,孚能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孚能科技在去年11月、12月完成了第一轮的价格谈判,涨价时间节点从今年的1月1号开始。不过,今年原材料价格又进一步上涨,所以孚能科技也跟客户进行第二轮磋商,希望和客户对原材料价格的涨幅进行分摊。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材料价格涨得更快,但公司当时并没有快速涨价。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公司分析应该会在现在这样一个价位上稳定一段时间,所以积极地和主要客户进行价格讨论,主要的客户已经达成了共识。
当然,大多数电池企业已经和整车企业完成了新的议价,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侵蚀利润空间无法避免。
不过,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累计销量为650.9万辆,同比仅增长0.2%。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增势。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8.4万辆,同比增长1.1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25.7万辆,同比增长1.4倍,市占率达到19.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1.3GWh,同比累计上升120.7%。
原材料价格上涨,暂时不会影响行业的基本面和成长性。
短期压力仍然存在
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全行业的关注,相关部委也高度重视。
今年3月底,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他提到,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将加强锂、钴、镍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资源保供体系。
受政府调节及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已逐步企稳。但是,想要回落或者快速回落至此前的价格并不现实。
有动力电池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0万元/吨的价格已经很高,虽然目前市面上锂盐资源仍然紧俏,但企业难以承担更高的价格。如果价格继续上涨,企业难以接受高价碳酸锂产品,因此后续会以更谨慎的态度来观望价格的上涨态势。
短期内,由于新能源汽车增势强劲市场需求仍然较大,企业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影响有望逐步降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锂资源供需平衡2-3年后可能恢复正常。
他表示,供需不匹配将是短期的。一方面,需求将会回归基本面,虽然电动汽车销量增长驱动力将长期存在,但由于恐慌性库存储备等因素带来的需求放大则是暂时性因素,随着碳酸锂供应能力提升,将逐步回归基本需求面。另一方面,从供应侧来看,当前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锂矿石开采已经提速,预计将在1-2年内达到需求侧水平,长期看,锂资源储量充足且可开采量持续增加。
在企业维度,多数电池企业此前已经布局上游,相关效果将逐步显现,有望缓解企业的一些压力。印尼镍项目、刚果钴项目、宜春锂项目、宜昌材料一体化等项目,将为原材料自供提供极大保障。国轩高科碳酸锂项目于今年一季度量产,产能逐步释放。
此外,在原材料看涨的行情下,通过电池回收来实现材料再利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开始升温。采用先进技术高比例地回收贵重金属,可以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大多数电池企业以及主要整车企业,都在开始布局电池回收业务。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左茂轩)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