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据国家能源局5月13日消息,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撰文指出,坚持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优化升级。引导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在供给侧,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发挥煤炭煤电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在消费侧,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减煤限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和电气化水平。推动出台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章建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初心、担使命,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统筹发展与安全,算好“综合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能源行业规模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必须始终把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变革进程中,时刻牢记并践行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职责使命。
深刻把握保障能源供应底线要求。推进“双碳”工作,必须把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不能丢了“饭碗”谈转型,必须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面对2021年下半年出现的能源供应紧张等严峻形势,坚持把增产增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增加生产供应,多措并举平抑市场波动,坚决有力纠治不合理涨价现象,确保在用能高峰季到来之前做好煤电油气供应和储备。打好煤炭增产增供“组合拳”,充分发掘煤电顶峰出力潜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油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1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2076亿方,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方,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精准把握推进低碳转型节奏力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既充分认识能源转型变革的艰巨性复杂性,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也实事求是地从务实解决当前突出矛盾问题入手,聚焦用力打好攻坚战。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逐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2025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分别提高到20%和25%左右。
积极把握“十四五”关键窗口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改善民生等艰巨任务,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们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当前面临降碳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迫前所未有,“十四五”时期是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用好这个关键窗口期,组织实施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及分领域、区域、省级能源规划,加大力度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供应保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行业自身深刻变革带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助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以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主线,统筹长远与短期,算好“长远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必经之路。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体量大,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源发展面临着许多硬性约束。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大考,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坚持先立后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能源生产环节持续降碳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显著增加,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提高到25.5%。顺利开工启动装机约1亿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加快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白鹤滩水电站6台机组建成投产。核电项目积极安全有序推进,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田湾6号、红沿河5号等3台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跨出新步伐,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363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新增电能替代电量约1700亿千瓦时。
坚持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优化升级。引导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在供给侧,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发挥煤炭煤电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在消费侧,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减煤限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和电气化水平。推动出台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继续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巩固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装备优势,力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考核评价,组织开展了两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评定工作,扎实推动了核电、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燃气轮机等领域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全球首个商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经并网发电,国核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统筹整体与局部,算好“整体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这一科学分析高屋建瓴,充满辩证思维,使目标实现的脉络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需统筹各方力量、付出艰苦努力,坚持全国一盘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研究论证,主动认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
强化政治引领。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工作部署实施以来,国家能源局党组始终坚持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做好“双碳”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检验,作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大契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与党中央部署要求对标对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树立系统观念,以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保障“双碳”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加强政策衔接。坚持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落实能源行业任务的根本遵循,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实施方案,不搞齐步走,协同推进如期实现全国2030年前碳达峰整体目标。统筹加强规划衔接,强化规划政策落实情况监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大力度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提出煤油气电行业降碳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协同推进各能源品种碳排放梯次达峰。
推动体制创新。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适应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油气管网改革。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能源品种协同互济、源网荷储集成优化的体制机制,强化财税、金融、环保、国土等政策协同。推动制定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组织实施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提升行动。研究制定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政策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国家能源局党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能源行业光荣传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