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光伏产业链博弈进入关键期,电池环节会逆袭吗?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14 18:10:49 点击量:445

浩博电池网讯:硅料价格亟待“降温”。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下称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并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


“约谈企业主要是为了控制硅料价格。”一位硅料企业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三部委指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将针对行业出现的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查处、严厉打击。


据国联证券测算,当前硅料环节占据全行业的绝大部分盈利,以M10尺寸为例,硅料环节毛利率高达83.9%,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毛利率仅分别为4.2%、7.8%、-1.5%。


在中国确立“双碳”目标、全球能源紧缺等背景下,硅料涨价的局面已经维持了两年多,期间涨幅已超三倍,产业链的天平完全倾向了它。


如今,一些微妙的市场变化也在发生。


硅料掌管话语权


回溯硅料的“逆袭”之路,2020年是明显分界点。


在此之前,国内光伏产业曾遭受海外反倾销、“531”新政等影响,硅料是产业链中最不挣钱的环节之一。


2020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受疫情影响较大,项目开工延迟、物流受阻、需求低迷,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硅料价格下滑至多年来低点,约为6万-7万元/吨。


2020年6月起,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硅料市场供需矛盾显现,价格开启上行通路。当年年末,硅料价格上升至8.3万元/吨,较年初上浮约14%。


进入2021年后,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光伏进入高速发展期,尤其是硅片环节扩产迅速且凶猛。但上游硅料环节碍于投资门槛及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出现短缺,最终导致价格快速攀升。


去年2月,硅料突破10万元/吨,5月首次突破20万元/吨,1-6月累计涨幅达160%。


之后,硅料经历了两次短暂低迷。


去年6-7月,当硅料价格处于21万元/吨左右的高点时,下游组件出现成本倒挂,需求端萎缩层层传导至上游,使硅料涨势渐止。


当年7月起,硅料经历了五周连降,缓跌至8月初。由于硅料整体供应仍偏紧,随着下游开工水平逐步恢复,硅料价格开始小幅回涨。9月中旬,硅料重回年内高点。


此后,多晶硅的上游工业硅遭遇“能耗双控”限产,硅料价格再被推涨至接近24万元/吨,相比年初上涨超1.5倍。9月30日,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五大组件龙头出面联手呼吁。


直至当年11月,产业链出现了新变化。当时硅料价格维稳,临近年底交易较少,硅片、电池相继降价。其中,隆基绿能和TCL中环(002129.SZ)进行相继下跌硅片价格,有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链价格涨势见顶。


较高的价格影响了当年四季度的新增装机量。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虽创历史新高,但不及预期。其中四季度新增装机27.82GW,同比下降5.7%。


但此波产业链价格跌势仅维持了一个半月。今年一季度,光伏产销两旺、淡季不淡,延缓的终端装机需求回升,产业链再回上涨通路。


为了避免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于9月8日,暂停了八年来未曾间断的多晶硅价格发布。


实际上的硅料价格依旧坚挺。PVInfoLink在10月12日的统计显示,多晶硅致密料最高价达到31万元/吨,均价30.3万元/吨。这一价格相较于2020年年中,已经暴涨了三倍以上。


需求新变量


在硅料价格带动下,今年组件价格一度超过2元/W。据界面新闻了解,当组件价格超过1.85元/W时,国内下游集中式电站利润会被大幅压缩;若组件价格达到2元/W高位,下游电站开发商接受度有限,采购量将明显降低。


按照此前产业链价格逻辑,下游电站开发商拥有较强的主导权,当它们接受度有限时,将倒逼上游产品降价。


今年降价拐点却迟迟未到,这主要因需求端出现了两大新变量:政策刺激了国内分布式光伏需求爆发,以及海外对光伏产品需求激增。


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为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对光伏等新能源需求明显上升。


根据欧委会的计划,到2025年,将欧盟内的光伏装机容量提高至320GW,较2020年翻番;203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00GW,成为欧盟主要的电力来源。


海关出口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出口组件达78.7GW,同比增长102%。其中,欧洲上半年累计从中国进口组件42.4GW,同比增长137%。


PVInfoLink统计称,1-8月,欧洲累计进口中国组件60.1GW,同比增长127%。


与此同时,国内分布式光伏崛起。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分布式占比63%。相比于集中式电站,分布式光伏对组件价格接受度较高。


7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调高对今年国内装机的预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称,通过对各省装机规划了解,乐观预计光伏市场或开启加速模式,并将今年新增装机预测调高10GW,预计全年实现85-100GW。


界面新闻了解到,头部组件企业目前在手订单旺盛,甚至已经排至2023年。


“硅料价格未降的主要原因仍是缺少产能。”一位组件企业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尽管近两年来硅料端吸引了不少新投资者,但硅料投产周期约2-3年,对比下游的硅片环节,新产能投放周期只需半年。硅料的实际供给无法匹配下游需求,无形中抬高了硅料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今年7-8月,因检修、限电等影响,国内硅料产量不及预期,平均每月6-7万吨,直到9月出现改善。据SMM统计,9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7.62万吨,环比增长23%。


中游话语权将提升?


产量提升后,近期硅料价格未有明显上浮,见顶之势出现。但当前硅片及电池环节的价格仍较为稳固。


隆基绿能的最近一次硅片价格公示未做调整,电池片价格却反常地先行涨价了。


9月27日,通威太阳能各型号电池片涨价2-3分/W。同日,中来股份TOPCon电池片报价显示,182、210双面电池片均上调0.03元/W。


财联社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此次上下游出现价差反转,或是光伏产业价格中枢分化的预兆。


相比于硅料、硅片等环节,电池居于中游位置,此前常受到上下游两端挤压,产业链话语权弱。


据界面新闻了解,当前电池技术是光伏行业的重要竞争环节。各大光伏龙头争相布局下一代N型电池路线,N型电池片的价值凸显。


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仍是需求。有组件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电池涨价主要因下游组件排产有所上调、需求旺盛,电池扩产进度相对慢于组件环节,电池供应出现部分短缺。


实际上,当前硅片供给实际上也有所增加,存在部分库存,但价格仍然稳定。


“即使硅片放量,价格下降也不会太容易,重要原因之一是后端有需求在支撑。”隆众资讯分析师方文正也对界面新闻表示。


按照往年,临近年末,因央企存在完成业绩指标的压力,地面集中式电站将迎来一波“装机潮”。今年组件价格高位,集中式电站收益率受限,“装机潮”是否会减弱,也是近期产业链价格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年底抢单竞争加剧,部分组件报价有所降低。方文正表示,根据调研数据,9月部分终端组件的价格在1.95元/W左右,10月来降至1.92元/W。


国家电投的最新长单招标结果也显示,企业最低报价出现了1.8元/W。


方文正对界面新闻表示,“抢装潮”会和往年一样出现,但部分央企还在观望,等待组件进一步价格下降,可能会等到11、12月。


“央企可能等不到组件大幅降价,大概率以1.9元/W以上的价格入手。”一位组件企业人士则对界面新闻表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对界面新闻表达了相似的看法。该人士称,目前看组件价格明显降幅的可能性较小。


“最近招标情况看,央企可以接受当前组件价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也对界面新闻称。


他认为,无论国内大型地面电站还是欧洲市场,对组件价格承受力尚可,所以还看不到硅料价格完全下行的拐点。


但随着年底新产能逐渐投产,短期内硅料价格再度大幅上扬的可能性很小。


东吴证券在9月28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当前正处于产业链价格博弈关键期。硅料价格已处于顶部位置,向上空间有限,且超过30万吨产能将在9月达到满产,供给逐季增加,将打破供求紧张局面,预计硅料价格有望于四季度开始下降。


该机构预测,未来随着硅料供给释放和价格下跌,将带动国内地面大规模放量,推动组件排产快速提升,预计四季度前四大组件出货将环比高增30%以上。


PVInfoLink也表示,硅料新产能终于将在四季度迎来释放高峰期。目前主流价格区间逐渐平稳,硅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下降,且买方心态处于持续调整变化的阶段,对于10月硅料有效供应量的增幅信心充足的预期下,抢购或囤货现象陆续消退。


吕锦标还指出,未来硅料的市场价格走势,还取决于下游企业的经营策略。当前多晶硅供应增幅逐月加大,预计12月会超10万吨,但九成以上产品已被大企业的长单锁定,留给零售市场的量很少。零售市场持续供不应求,推高了现货市场价格,也间接带动了长单价格上涨。


长期看,业内对硅料价格的下降趋势看法较为明确,即明年新增产能大量投产之际,价格将下降。


PVInfoLink预测,2022-2023年,硅料产能将从293GW上升至663GW,增长幅度达126.3%,硅片、电池片、组件同期产能增速仅为84.6%、59.6%和41.2%,远小于硅料产能的释放速度。


下游需求已获支撑,若上游硅料价格出现下行,处于中游的电池环节盈利将有望修复。


但短期内,在无法改变上游成本的情况下,电池仍需依靠新技术发展,以求降本增效。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