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考验、磨练、成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项目启动一年记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19 18:10:52 点击量:288

浩博电池网讯: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回望,1年前,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陆续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为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随后不久,河北、河南城市群入选。至此,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3+2”格局形成。截至目前,


犹记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名单公布前,行业翘首以盼。启动第1年,更是被行业内外寄予诸多期望。记者了解到,1年来,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行业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迎来了新变化。示范项目启动首年,是整个行业专注、投入的一年,更是企业脚踏实地耕耘的开始。应该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刚刚进入市场考验期,默默耕耘,才能静待花开。


01


示范应用起步


京津冀城市群“开了个好头”


不久前,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南、河北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都公布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目标。具体来看,它们各自将在示范期内推广5300辆、5000辆、10000辆、7710辆和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根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的统计,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启动首年,即2021年8月~2022年8月,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相关车辆累计上牌量为2590辆(淄博等少数城市有重复),总体目标完成度为7.9%。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第一年的推广目标为1162辆,上牌量为1240辆,完成度达106.7%;上海城市群第一年的推广目标为1000辆,上牌量为674辆,完成67.4%。此外,广东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上牌量分别为255辆、245辆和176辆。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一年总体的示范运营情况来看,京津冀起了个好头。”据悉,京津冀城市群超额完成示范应用城市群第一年目标,与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举办带来的契机不无关系。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逐步增加,但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增长的态势。


对于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的进度,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记者说:“目前,产销量的表现比较正常,估计今年8月和9月的数据会更好看,今年三季度的产销量较前两个季度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据了解,在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市场内,不断有燃料电池汽车投入示范运营。今年8月,来自捷氢科技、重塑科技、神力氢科技、航天氢能、清志新能源和青氢科技6家企业的100辆燃料电池汽车集中发车,这是上海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带动下,首批投入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


付宇介绍说:“示范期第一年,国家氢能顶层规划出台,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作为未来区域产业升级的一个机会,多个省市区都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多项措施。此外,更多车企正在加入,并且在不断探索燃料电池汽车新的运营模式。”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约30多个省市已经出台了明确的氢能产业规划,这其中包括前期进入示范应用城市群及后期想进入的城市。


02


企业找准技术路线


要在工艺和产线上持续突破


伴随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核心技术也在取得突破。在记者的采访中,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由于产业链很长,更需要给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更多的时间。


据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涵盖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加注、燃料电池及终端应用等。其中,上游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的制氢、备氢、储氢、运氢是关键,中游燃料电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制高点,下游应用涉及汽车、船舶等多个领域。


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及,要实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8大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卢琛钰指出,示范期第一年,京津冀城市群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核心部件上。他表示,京津冀城市群内的科研企业,在膜、碳纸、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和氢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技术创新方面持续突破,不仅提升了整体的技术水平,更大幅降低了成本。


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除了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更离不开企业不断探索求真的韧劲。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探索、碰壁之后的坚持。“1年前,行业还在纠结是做金属板电堆,还是石墨板电堆。现在,我们对技术路线的方向很明确,不再纠结能不能做、要做什么。”骥翀氢能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工程师傅云峰告诉记者,目前,燃料电池电堆的技术障碍已基本扫除。在金属板电堆方面,包括骥翀氢能在内的几家头部企业已初步发展成型,都在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前进。


对于将技术推向市场还需应对的挑战,傅云峰提到,企业还要在工艺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形成自动化的生产线。提及这一年的经历,他表示,包括骥翀氢能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不断探索,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据悉,作为氢燃料电池电堆解决方案供应商,第一年示范期内,骥翀氢能在产品开发、各个城市群内的产业布局、融资等方面均向前迈进了一步。它们在这一年内的成长,也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诸多头部企业的发展缩影。


另据记者了解,在关键核心零部件方面,由于国内高校的科研方向大都聚焦在催化剂方向,因此催化剂最先实现国产替代。而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基础材料技术,由于缺乏人才和基础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还需指出的是,企业技术成熟后,距离真正实现市场化应用,还有一定的时间。“燃料电池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样机出来后还要做测试验证,不存在快速集成后就能产业化推广,一代产品至少需要3~5年才能成熟,因此产业的发展要循序渐进。”付宇强调。


03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示范应用场景扩至乘用车


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一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氢能供应”在示范应用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城市群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中,要重点阐述氢气来源、氢能经济性、氢气加注量等。


图片


来自GGII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在建和已建成加氢站124座。而截至2022年8月15日,国内共建成加氢站260座,剔除已拆除临时加氢站后,目前运行加氢站数量为248座。此外,国内已开建或进入招标阶段的加氢站数量达到76座,预计2022年底中国加氢站保有量有望突破300座,累计建成数量超过312座。


据介绍,氢能的保障和供给正在成为5大示范应用城市群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随着城市群应用示范项目和示范车辆的增多,在氢气供给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并形成规模化供给,目前看来难度还是不小。”卢琛钰表示,现阶段京津冀示范城市群的氢气供应还是以副产氢为主,绿氢方面正在做相应的探索和布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此前电动汽车产业也曾遭遇过,比如车辆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记者了解到,加氢站建设在不断推进,针对加氢站存在的选址、安全审核、关键设备供给、验收等方面的情况,各地政府也在着力解决。


此外,需要看到的是,氢能的应用端除了交通领域,还有工业、建筑、储能领域。四个方面协同发展,才能为氢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继而带动整个燃料电池车辆边际成本的降低。在交通领域,不同于国外以乘用车为主的发展路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以商用车为切入点。“随着产业的逐步完善,我国商用车氢能时代已经拉开序幕。”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副总裁、智蓝新能源总裁秦志东如此表示。不过,在示范期第一年内,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开始涉及乘用车领域。


今年年末,丰田第二代Mirai氢能豪华轿车将以进口车方式,导入广汽丰田渠道开启销售。首批限量引进50辆,第二代Mirai建议零售价74.8万~75.1万元。目前,上海更是已经正式拥有了燃料电池网约车。


“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必然会转向乘用车市场。不过,由于乘用车对产品集成度、可靠性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这个市场的发展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不会像商用车那么快。”付宇说道。据悉,骥翀氢能已与头部车企达成合作,完成了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的开发,目前正在对其进行调试和路测。


04


依然面临挑战


需耐住寂寞、稳扎稳打


随着碳中和、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项目启动的第一年,行业内外的感受存在差异。从外界来看,国家、地方政策利好不断,投资界关注度高,氢能产业“热”起来了。各个城市群通过示范期逐步形成了产业聚集的格局,行业人士的热情高涨,各类项目正在不断落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提出,氢能的示范从交通领域开始,但最终需落脚在整个氢能产业。在他看来:“目前来看,5个城市群在氢能产业链布局上各具特色,对全国燃料电池产业以及氢能应用发展都将起到很好推动作用。但是,要真正实现氢能产业发展,不仅取决于示范应用,还取决于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及政府支持,因此后续仍需合力探索。”记者了解到,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也在推动氢能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优质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在科研项目、产业资源等方面实现对接,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更助力氢能在除了交通领域之外有更多的综合示范应用。


GGII预计,受益于各类经济刺激政策不断出台等利好因素,示范期第2年,燃料电池汽车相关项目将加速落地,叠加资本市场助力,产业仍将保持相对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度形成对比的,是市场参与主体理性冷静的态度。“氢能是新兴产业,这几年处于产业化初期,还属于投入期,没到大规模产出的时候。现在,更多需要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的进入,以推动整个产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并且通过示范应用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卢琛钰指出,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和疫情超预期的影响,与此前电动汽车以及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同阶段对比,氢能产业研发投入和示范应用的资金体量要少很多。


有鉴于此,面对氢能这片“蓝海”,更需有志于投身该领域的企业稳扎稳打前进。付宇告诉记者:“未来,行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将经历遇到困难、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这样曲折前进的过程。因此,要有面对更大困难的心理准备,按照产业和产品自身的逻辑,循序渐进地打‘持久战’。”这也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项目启动第一年,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磨练才刚刚开始。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