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近日,昆明市印发《昆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计划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补链、延链和强链,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行动方案》明确将充分发挥昆明市资源禀赋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电芯、电池制造,发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实现全市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结合清洁能源、矿产等比较优势,实现硅碳负极材料、电池辅助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国家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和云南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核心区,到2024年新能源电池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持续完善产业链条
依托资源优势,发挥昆明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打造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安宁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发展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呈贡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铝箔、铜箔生产基地;东川产业园区结合实际开展新能源电池梯次综合利用;嵩明发展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重点培育“磷酸-碳酸锂-磷酸铁锂-储能与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与新能源汽车-梯次综合利用”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系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支持“电池级锰盐-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综合利用”为代表的三元系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加快发展。
同时,依托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产业配套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杨林经济开发区整车生产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效应,面向新能源电池场景应用和需求,提高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本地化配套能力,大力发展电芯、电池制造,力争到2024年形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40GWh每年的生产规模。
引进新能源特色项目,创建技术创新平台
《行动方案》明确未来将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以做大产业和完善产业链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引进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重点引进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项目,配套引进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项目。
依托在昆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新能源电池前沿技术和成果,推进高性能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推进高比容量、高比功率、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电池研发,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依托中汽研汽车检验昆明中心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电池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提供公共检测及研发服务,具备单体电芯、电池组模块、电池包、锂电池关键材料检测分析等相关能力并对外开展业务。
另外,通过探索构建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能源电池梯次综合利用体系,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做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推动低速电动车、5G基站、数据中心电源等梯次综合利用试点工作,探索形成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市场化梯次综合利用模式,构建绿色循环利用体系。
多方位提供保障,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成立昆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新能源电池产业重大问题。通过争取省级自然资源部门支持、对园区范围的规划控制指标进行调整等方式,强化矿产资源、光伏资源、土地、资金和水电气等要素保障。
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优质新能源电池项目,要优先纳入对口资金支持对象。构建“基金+产业”投资发展模式,通过昆明市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对新能源电池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有效信贷投放,缓解融资难题。
通过新能源电池产业龙头企业集聚、培养和吸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一体化发展。另外,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审批”,实现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和“一网通办”,加快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