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持续产销两旺下,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抢滩资本市场。
在新能源车销售持续旺盛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也是产销两旺,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93.6GWh,累计同比增长36.8%。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256.5GWh,累计同比增长17.5%。伴随着行业发展的高景气,不仅有多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借机宣布扩产,且产业链上下游也有多家企业积极抢滩资本市场。
动力电池销售持续高景气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产业也实现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545.9GWh,同比增长148.5%;销量465.5GWh,同比增长150.3%,其中出口量为68.1GWh;装车量294.6GWh,同比增长90.7%。
进入2023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仍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增长40%和41.7%,市场占有率达到29%。其中7月份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1.6%,市场占有率达32.7%。同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354.6GWh,累计同比增长35.4%;累计装车量184.4GWh,累计同比增长37.3%。其中7月份,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1.0GWh,同比增长28.9%;装车量达32.2GWh,同比增长33.3%。
对于动力电池市场的未来发展,平安证券预计,受益于我国汽车电动化持续发展,预计2023年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907.8万辆、1119.2万辆、1321.6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31.8%、23.3%、18.1%。同时,叠加动力电池出口高增,预计2023年至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666.7GWh、834.6GWh、988.7GWh,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3.2%、25.2%、18.5%;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5208.4亿元、6178.9亿元、700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3.2%、25.2%、18.5%。
正因动力电池未来销售预期的持续乐观,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瑞浦兰钧能源、比克电池、比亚迪、赣锋锂业、盛虹控股集团、中科弘泰、航天锂电等多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纷纷宣布扩产。以亿纬锂能为例,公司在今年9月6日发布公告称,全资孙公司亿纬美国拟与Electrified Power、Daimler Truck和PACCAR共同出资,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建电池产能。亿纬锂能表示,通过与前述合作伙伴合资建设电池产能,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在宣布扩产之余,也有很多企业在积极布局储能领域,多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从今年开始将储能业务单独列入公司半年报披露的业务单元中。比如天合光能在半年报中披露,目前公司安徽滁州和江苏盐城基地正在加速建设并陆续投产,和常州总部形成“三角”整体布局,辐射全球储能市场,储能电池、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产能预计到2023年年底可达12GWh,到2024年二季度末有望达到25GWh。南都电源也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在电力储能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94.75%,毛利率同比增加3.54%。其中,其国内储能系统毛利率为17.69%,国外储能系统毛利率为26.43%。
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抢滩资本市场
介于近几年动力电池发展的持续高景气,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积极抢滩资本市场,据统计,仅今年6月份以来,沪深两市IPO新增受理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就近20家。此外,在港交所递表的还有多家企业。
以冲刺创业板的力高新能为例,其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BMS(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商,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BM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达到了7677.86万元、2亿元、5.5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54.68万元、1164.48万元、8279.66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07%、41.77%、46.68%。从大环境来看,力高新能能够取得如此亮眼成绩,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报告期内,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37万辆快速扩张至6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46%。市场份额方面,力高新能2022年在国内BMS装机量中排名第四,而排在它之前的是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客户方面,公司覆盖国内前十五大动力电池厂商中的9家,主要客户包括国轩高科、多氟多、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国内知名电池厂商和合众汽车等整车厂。
与此同时,力高新能凭借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BMS领域的技术积累,向新能源技术和市场快速发展的户用储能领域进行拓展,在报告期内更是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初步形成可以推向市场的户用储能产品。招股书显示,公司户用储能产品已经在2023年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不过,外采芯片或许会成为力高新能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其芯片大多来自于诸如TI、英飞凌、恩智浦等全球知名芯片企业。在短期内自研芯片存在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力高新能需要积极开发国内芯片供应商的替代方案,并尽快投入研发和试验认证,才能以确保在芯片领域拥有可靠的平替方案。
与力高新能不同的是,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钧能源采取的是动储双产线,即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能源的收入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146.48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是74.2%、46.5%、31.7%;而储能电池的收入占比逐年增高,分别是20.1%、40.7%、57.4%。招股书显示,2022年,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瑞浦兰钧能源拥有8.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在中国动力电池产品中,按装机量计拥有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规模飞速增长,但瑞浦兰钧能源仍处亏损状态,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能源净亏损了5327.9万元、8.04亿元、4.51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2.2%、-15.4%、7.4%。在产品售价方面,瑞浦兰钧能源适当采取了一些低价策略,这也是造成毛利率较低和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2022年瑞浦兰钧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元/Wh,其价格远低于同期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0.98元/Wh的售价和储能电池产品0.96元/Wh的售价。
产品定价过低,既有公司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不强的因素,也有公司主动压价抢占市场的因素。招股书显示,在低价竞争的策略下,瑞浦兰钧能源产品销量暴涨,其中储能电池产品销售增速更强劲,2020年瑞浦兰钧能源储能电池销售额仅为1.82亿元,到2022年增长至84亿元,销售额增幅高达45.15倍。
此外,新三板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进入,今年以来,已向锂电再生材料领域成功转型的长虹格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智锂科技、电解液添加剂供应商圣泰材料就相继在新三板挂牌。
产能过剩仍是隐忧
值得一提的是,从前述数据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能与需求之间是存在明显缺口的,仅今年1月至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与累计装车量之间的缺口达170.2GWh,即使剔除出口(67.1GWh)的影响,依旧过剩了近103.1GWh的产量。今年以来,扩产潮背后,市场关于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同质化、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战等焦虑此起彼伏。
从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头部企业利润虽然同比增长接近翻番,如国轩高科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211.08%、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幅122.06%、亿纬锂能净利润同比增幅100.72%,但仍有超半数企业净利出现亏损,如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德方纳米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0.44亿元。德方纳米表示,2023年1月至4月,受主要原材料锂盐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同时,此前积累的较高价位的原材料库存消化等原因导致公司生产成本较高。半年报披露,德方纳米资产减值损失了7.84亿元,主要为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成为公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目前,德方纳米已建成年产26.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的项目,部分产能正在爬坡中。但今年1月至6月,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仅为8.8万吨,产能利用率较低。可即便如此,德方纳米仍再次发布募资计划,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35亿元,用于“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此外,丰元股份、江特电机、天奇股份等锂电池材料企业上半年业绩情况也基本类似。其中,今年上半年,丰元股份归母净利润亏损1.07亿元。除了上述原因,丰元股份还有新建项目投入费用大幅增加原因带来的亏损。中报显示,丰元股份仍在加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同时向上游材料延伸,从而希望借此降低生产成本。
【责任编辑:孟瑾】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